天天观天下!高校有组织科研(创作)研讨会召开
【资料图】
6月28日,“高校有组织科研(创作)”专题研讨会在云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理工、人文管理、艺术院校等的专家学者就相关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李志民表示,未来高校组织大团队、建设大平台、承担大项目、取得大成果,所谓的“大”并不是要跟不同类型的高校相比,地方院校不要与顶尖大学比较,而是要与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与此同时,高校在进行有组织科研时,要摆正有组织科研与自由探索的关系,应用型强的研究应更多考虑有组织科研,而基础性研究应更多采取自由探索。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马永红指出,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有多种,如应用性学科的融合和推动,传统基础学科的自我打破,应用性学科积淀产生新的基础性学科等。学科交叉是走向交叉学科的路径,但学科交叉并不会必然产生一个新的交叉学科,高校在发展中要注意二者区别,积极引导。
受到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艺术学门类下的学科专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涉及交叉学科的范围与方向,比如数字视听艺术、实验艺术、信息与交互设计、音乐与脑科学、音乐人工智能等。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宋慧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学院院长沈旭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冬江、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洁针对艺术门类的有组织创作、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建设和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宋慧文指出,对于艺术门类的有组织科研,其实应更多的是“有组织创作”,艺术是有组织科研与自由探索的密切结合。沈旭昆指出,设计要与高校自身发展结合,理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不缺理工科设计,真正缺少的是艺术的赋能。
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王萍、华中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副院长刘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管理处副处长孙井永、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姜文、云南大学科学技术处科长李亮、云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处处长李明、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发展与成果处副处长韩海波、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分别就有组织科研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话题分享了思考与建议。
据悉,本次会议由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基地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主办,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承办。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安学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处长张凤致辞。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骆华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刘贤伟、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杨分段主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