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今日讯!时隔三年漫威回来了 但内地观众变了
与2019年《复仇者联盟4》上映之时的火爆相比,正在上映的《黑豹2:瓦坎达万岁》(以下简称《黑豹2》)可谓惨淡——上映五天还不到7000万的累计票房和豆瓣5.5的评分都是漫威电影的低谷。《黑豹2》是时隔近三年半后,漫威电影重返中国内地大银幕。如今看来,恐有“时过境迁”之感——漫威回来了,但观众已经变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黑豹2》票房数据不佳
内地观众上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漫威电影还要追溯到2019年6月上映的《蜘蛛侠:英雄远征》。时隔三年多回归的漫威电影《黑豹2》2月7日上映,首日排映6.3万多场,首日票房勉强突破2000万关口,成为近十年开画成绩最低的漫威宇宙电影,与去年3月的DC电影《新蝙蝠侠》(首日2095万元)接近;上映次日票房大跌近45%,最终凭借排映优势才勉强守住单日季军的位置;上映五天累计票房还不到7000万,刚刚达到《黑豹1》首日票房的一半。
究其原因,第一,显然与影片质量差有关,该片豆瓣评分仅有5.5。《黑豹1》中出演黑豹的查德维克·博斯曼去世,显然对《黑豹2》影响巨大——最终,影片主创作出了不由其他演员接任他的决定,为此对剧本进行了五次大改,最终呈现出这个由黑豹妹妹苏睿继任成为二代黑豹的剧情版本——如今看来,这个修改后已经完全远离了原著的剧情并不为观众所接受。
第二,《黑豹2》2022年11月就已在美国上映,今年2月1日正式上线流媒体,网络上早已有影片资源流出。在内地上映的时间2月7日,属于春节档的后期——今年春节档的影片,《满江红》《流浪地球2》《无名》《交换人生》等,质量都不错,热度甚至延续至今,纷纷官宣密钥延期。这无疑挤压了《黑豹2》的市场空间。
第三,好莱坞电影近年来在国内上映颇有些“审美疲劳”,上映的多是那些IP电影,续集一续再续,但新意不多。而随着国产电影视效的发展,那些追求视效而故事薄弱的好莱坞电影,很难得到国内观众认可。
第四,漫威电影的创作水准整体下滑。近三年半,上映的漫威电影有《黑寡妇》《尚气与十环传奇》《永恒族》《蜘蛛侠:英雄无归》《奇异博士2》《雷神4》等,豆瓣评分基本都不高——《黑寡妇》豆瓣评分为6.2,《尚气与十环传奇》的评分为6.0,《永恒族》为5.8,《蜘蛛侠:英雄无归》为6.6,《雷神4》为5.4,《奇异博士2》为6.3。这表明,漫威电影近年来面临着创意枯竭的困境。
内地观众欣赏口味变了
漫威用近30部作品打造出庞大复杂的顶级电影宇宙,也在内地培养了众多拥趸。2019年4月上映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票房取得了42.5亿元人民币的好成绩,目前仍居中国影史进口片第一。
客观而言,以往的漫威电影明显更为吸引人:四部《复仇者联盟》的评分分别为8.3、7.5、8.1、8.5;三部《美国队长》的评分分别为7.1、8.0、7.9;三部《钢铁侠》的评分分别为8.4、7.7、7.9;两部《银河护卫队》的评分分别为8.1和8.4。
漫威电影近年质量下滑的同时,内地观众的欣赏口味已在悄然发生变化。根据猫眼研究院发布的《2022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报告,2017年至2019年进口分账片前十名的平均观影年龄为28岁,而2022年进口分账片前十名的平均观影年龄已达到30.3岁。也就是说,三年间分账电影的主要受众人群并没有发生改变,这意味着主要增量年轻观众出现了明显缺失。该报告也明确指出,进口大片情怀难以吸引新一代,偏好类型减少加速年长化。
与此同时,从2017年到2022年,国产大制作迅速崛起,家国情怀持续诞生《长津湖》《战狼》《流浪地球》等爆款作品,逐渐形成本土商业大片的中国特色,并得到国内观众的认可。
被好莱坞大咖批评
就是好莱坞大咖,近年来也对漫威电影提出批评。例如,2019年大导马丁·斯科塞斯曾说:“漫威电影不能称为电影,更像是主题公园的产物。我曾试着去看漫威电影,但是看不下去,我觉得那不是电影。虽然漫威电影制作精良,演员很用心,但还是很像在主题公园看的影像。电影应该是演员努力去传达内心真情实感的作品。”
当时这一发言引起热议,但也得到不少影人的认同。《教父》系列导演科波拉公开支持马丁·斯科塞斯,“因为我们希望能从电影当中学到一些东西,得到些启发,学到些知识,获得些灵感。我不知道谁能从这些千篇一律的电影里获得任何东西。”
科波拉认为漫威电影只是有一部为原型,而后发行的漫威电影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披着一个不一样的外壳而已,换汤不换药,其核心还是最初的剧情。科波拉表示:“真正的好电影,是你在拍电影和创作艺术时,要让作品个性化,要有其他导演没有的东西。现在好莱坞不是‘制片厂电影’,而是‘漫威电影’。这些电影被重新包装,看起来不同,但有同样的‘原型影片(prototype movie)’。”
《黑豹2》折戟已成定局。2月17日,漫威旗下的另一部影片《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也将在中国内地同步北美上映,漫威电影能否有所转机,还需拭目以待。但是,从目前总的趋势看,中国观众更喜欢能够与当下本土生活发生共鸣的作品。(记者 肖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