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化债少不了“货币资本化”——央行亟需转变货币手段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
破解债务问题,尤其是破解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过重的问题,恐怕是经济能否重获勃勃生机的重要抓手。2022年5月1日,《中国经济周刊》专门撰长文给出“如何破解30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的建议,现在看,其重要性已经获得共识。
(相关资料图)
具体应当制定怎样的“一揽子化债方案”?讨论很多,各方见解不一,但无论如何都要寻求低成本化债方式。客观看,债务重组恐怕是成本最高的方式,而这样的方式又是投资银行最喜欢的方式,因为利润丰厚。而更低成本的方式不仅有,而且更有效。
其中,成本最低的方式可能是:央行转变货币政策操作手段,以长期的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务作为货币工具,再向市场注入长期基础货币,如此操作的话:第一,有力地推动地方政府债务短期转长期,而且因央行认账,长期限的地方政府债务利率会大大降低;第二,可以大大激励股票市场,真正使之活跃起来,以便投融资双方更好达成股权交易,进而有效降低企业债务率,在实现降杠杆的同时,激励创新投资迅速增长;第三,因为安全性获得充足的保障,地方政府债务可以吸引各类长期投资者放心持有;第四,为地方政府松绑,使之有条件把精力更多投向地方经济建设;第五,大大提高债券市场容量,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提供坚实基础;第六,通过增加长期基础货币投放,可以相应降低货币乘数,同样可以实现通货控制。
当然,完成这个过程必须坚持两个重要前提:第一,提高地方政府预算管理,绝不允许发生“前门驱虎后面进狼”之事;第二,除中央审核批准的专项债项目以外,存量债务管理要坚定“以时间换空间”原则,等待债务对应的基础设施资产实现足够的现金流。
一些人会说:央行收购地方政府债务不是“财政赤字货币化”吗?不是。这里存在重大的概念混淆。可以肯定地说:财政赤字没有用于撒钱和消费就谈不上“财政赤字货币化”,而财政赤字用于基础设施投资,这是“财政赤字资本化”。同时,央行释放长期基础货币更是“基础货币资本化”的过程。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论述:当一个国家经济深陷债务泥潭时,央行必须通过释放长期基础货币以降低债务率。在伯南克看来,基础货币实际是“永远不必回收的债务”,所以可以将其视为“国家资本”。
伯南克的实践证明:大量长期基础货币的注入,为美国股市赢得了10年牛市。在此过程中,美国企业稳定而长期的股权资本融资提高了100%,而最不稳定的货币市场融资减少了50%。这一加一减之间,意味着美国企业杠杆大幅降低,资产负债表获得强化。
在这方面,现在已经有许多国内专家学者予以论述。而最近,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会长、经济学家余永定先生撰文《中国宏观经济当前形势和政策》,其中便提到:国债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占比过小。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