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高烧39℃,不是新冠二阳,也不是甲流,竟是黑热病-每日速看
“刚开始以为是感冒,后来新冠、甲流,甚至连白血病都查了,也查不出病因。”75岁的陈老伯伯表示,他上个月到深圳看望儿子时出现发烧症状,抗生素、抗菌药物治疗不见效果,且高烧持续不退,最高烧到39℃。
考虑到患者为老年男性,持续高热,低纤维蛋白原,铁蛋白明显增高,全血细胞减少,临床考虑噬血细胞综合征可能,医生为他进行高通量二代测序(NGS)和骨髓穿刺检查,发现有很多利杜体(黑热病的病原体)的巨噬细胞,最终确诊为黑热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黑热病是一种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感染引起的内脏利什曼病,因患者的皮肤常有暗的色素沉着,并且有不规则发热的表现,所以称为黑热病。该病误诊率高,如不能及时明确诊断、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死亡。该病在我国的主要流行区已基本消灭,2019年中国黑热病发病率仅为0.0108/10万。
病因
黑热病主要病因是白蛉叮咬或接触患者引起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黑热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患或病犬,雌性白蛉叮咬是主要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有黑热病流行区居住史或逗留史及长期野外活动史的人患病几率更高。每年5~9月为白蛉活动季节,白蛉吸吮患者的血液时,原虫便进入白蛉体内,发育繁殖成鞭毛体,7天后白蛉再次叮蛟人体时,将鞭毛体注入,即可引起感染。
症状
黑热病潜伏期一般在3-6月,发病比较缓慢,最短仅10天左右,最长的达9年之久。
黑热病的主要症状有:
长期不规则发热;
进行性脾(或者肝)肿大,偶有黄疸、腹水。淋巴结为轻至中度肿大;
贫血、鼻衄、齿龈出血;
伴有消瘦、咳嗽,腹泻和失眠等症状,婴、幼儿患者发病、早期除了有发热及腹泻等症状外,还有夜啼和烦躁等现象。
有时皮肤可出现斑丘疹,红斑或色素减退斑,感染较重的患者面部、四肢等处皮肤逐渐呈暗黑色,如果感染得比较重,有些患者皮肤会变黑,得名黑热病。
图来自网络
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
有白蛉叮咬史或于白蛉活动季节(5~9月)在流行区居住或逗留史。
2、实验室检查与诊断
找到病原体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全血细胞减少,甚至中性粒细胞缺乏;
血红蛋白呈中度贫血改变,血小板减少;
血清球蛋白显著增高,白蛋白下降。
行骨髓、淋巴结或脾、肝组织穿刺涂片。
治疗
1、一般治疗
患者应给予营养丰富的食物,口服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并注意预防继发感染。对严重贫血和粒细胞减少者给予少量多次输入新鲜血,若合并细菌感染给予相应的抗菌药物。
2、目前治疗黑热病首选5价锑制剂葡萄糖酸锑钠(斯锑黑克)。5价锑制剂对杜氏利什曼原虫有很强的杀虫作用,疗效迅速而显著,不良反应少,病原体消除率为93%-99%,2年复发率低于10%。复发病例可再用本品治疗。对锑剂无效或禁忌者可选米替福新、两性霉素B脂质体等非锑剂药物。
参考文献:
1.张鸿娟,黄本林,杨雪婷,等.1例内脏利什曼病死亡病例诊治体会[J].检验医学.2020.35(10):1083-1086
2.张磊,张雯,陈社平,王婷.骨髓细胞形态确诊黑热病4例回顾分析[J].检验医学.2021.36(10):1015-1017
来源| 梅斯医学
编辑 | 素碧